年终报道丨“中文热”推动2024年中阿人文交流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北京 12 月 28 日电题:" 中文热 " 推动 2024 年中阿人文交流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记者李腾
2024 年的苏丹,武装冲突依然不止,但弥漫的硝烟没能阻挡年轻人学习中文的热情。
在首都喀土穆以北约 460 公里的阿特巴拉市,一群苏丹中文教师自发成立了汉语培训中心。" 我们希望让苏丹社会了解中国文化,帮助那些对中文感兴趣的人们。" 培训中心负责人阿提夫 · 哈桑告诉新华社记者。
虽筹办匆忙、条件简陋,但让哈桑没有想到的是,培训中心受到极大欢迎。据他介绍,中心现已招收 110 余名学生,其中约 60% 是来自苏丹战乱地区的避难者。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大幅降低了教培费。
哈桑说,这么多苏丹人热衷学习中文,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科技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重要性在全球舞台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日益受到认可。
苏丹阿特巴拉汉语培训中心只是阿拉伯世界 " 中文热 " 的一个缩影。2024 年 5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同阿方构建包括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在内的 " 五大合作格局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从海湾到北非,从中学到大学,从在校学生到社会人群," 中文热 " 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框架下中阿文化和人文合作的金色标签。
" 中文热 " 遍及中东各地
在从金字塔大街家中到开罗大学校园的小巴上,埃及姑娘纳伊拉 · 苏努基每天不是埋头默诵中文课本,就是戴着耳机小声哼着中文歌曲,同车乘客总是报以好奇的目光。
纳伊拉今年 21 岁,是开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受父亲塔里克 · 苏努基——埃及知名中国事务专家的影响,纳伊拉 3 年前毫不犹疑地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
开罗大学 2007 年设立孔子学院,现今每年注册学生约 4000 人。相较于学院成立之初仅有不足 30 名学生," 这确实是一个显著增长。" 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埃方院长雷哈卜 · 马哈茂德说。
目前,埃及在全国各主要城市 28 所高校开设有中文专业或中文课程,开办有 4 所孔子学院、2 所孔子课堂。
纳伊拉说,一开始,她觉得中文非常难学,第一年甚至 " 张不开嘴 "。" 不过,我后来发现,学好中文的关键就是热爱这门语言,热爱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经过 3 年学习和锻炼,纳伊拉中阿互译水平进步很快,已经可以毫不费力地听懂中国人讲话。平时,她一边上学,一边做兼职翻译中文书籍。
2020 年 9 月,中埃双方签署《关于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两年后,首批 12 所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启动。2023 年 10 月,第二批 10 所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启动。由此,中文全面进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从中小学到博士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纳伊拉从中看到了无限机会。她说:" 我打算毕业后开办一家汉语培训机构。"
同在北非地区的突尼斯,自 2019 年迦太基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已有累计 2000 多名突尼斯学生在此学习中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海湾地区,阿联酋已有 171 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 万名学生学习中文,中文教学开展如火如荼;沙特阿拉伯中文教学已覆盖从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中国 2024 年还向沙特派出首批 175 名中文教师……
如今,22 个阿拉伯国家中已有 4 个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或开设中文院系,13 个国家建有 20 所孔子学院、2 个独立孔子课堂。
" 中文热 " 加深对华认知
随着掌握中文的阿拉伯青年越来越多,2024 年,知华友华的 " 阿拉伯网红 " 在抖音、小红书、B 站等网络平台上更加活跃。
穆罕默德 · 吉哈德就是其中的一位。2019 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后,吉哈德选择留在中国发展。现在,这个埃及小伙在中国外文局从事对外传播工作,同时也是中国投资协会文化交流部专家。" 拍视频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他说。
自年初以来,吉哈德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 64 个作品。视频中,他或装扮成埃及法老形象介绍埃及古文明,或字正腔圆地用普通话 " 为中国配音 ",收获大量网友 " 点赞 "。
对于学习中文,吉哈德有着深刻认识。他说:" 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但它非常美,正如鲁迅所说,‘中文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因此,他在脸书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教授中文。
吉哈德认为,中文不仅美,还是 " 未来的语言 "。" 越来越多阿拉伯人认识到,懂中文意味着开启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大门,从中发现更多机会,可以和中国建立长久合作。"
正是凭借过硬的语言水平和活泼外向的性格,吉哈德从年初到年末,过得格外充实。" 今年是中埃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10 周年,我一整年几乎每天都在忙碌,忙着和各种项目、各种活动对接," 吉哈德告诉记者,"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来年中埃、中阿交流互动会越来越多。"
与吉哈德扎根中国不同,迪娜在北京语言大学毕业后回到祖国摩洛哥。但相同的是,迪娜也选择把介绍中国文化作为个人创业的发力点。她把自己演唱中文歌曲的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常有爆款之作。
在摩洛哥古老的街巷和广场,迪娜动情地演唱着中文歌曲,吸引很多人驻足聆听。她说,尽管当地人听不懂中文,但能感受到歌曲的内在魅力。一些摩洛哥年轻人告诉她,他们也希望去中国学习。她认为,这是正确选择,她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得有多好,为自己能影响摩洛哥年轻一代而感到自豪。
两年前,迪娜对新华社记者说,她梦想早日重返中国看看。今年,她两次到访中国。她说:" 如果我们相互能有更多了解,那么阿拉伯国家和中国民众的心意就会更加相通。"
" 中文热 " 促进民心相通
回望 2024 年,中阿双边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人文互动更加密切。
赛事活动形式多样。阿联酋、沙特、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中文学习者踊跃参加第 23 届 " 汉语桥 " 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开罗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亚丝明 · 哈米德在全球决赛中获得洲际冠军。除 " 汉语桥 " 外,埃及今年还举办了 " 学成语,识中华 " 第一届成语大会,吸引 200 余名大学中文系学生和中文爱好者参赛。年近岁末,中阿诗会在北京故宫成功举办,多名阿拉伯国家诗人与中国诗人以诗会友,通过诗歌吟诵,表达对和平、友谊等共同美好价值的追求。
展会演出异彩纷呈。今年夏天,埃及 788 件文物在上海博物馆亮相,其中不乏首次走出埃及国门的珍品。展览引发中国观众极大热情,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为庆祝中国—阿联酋建交 40 周年,东方演艺集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年末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推出《千年一声唱》国风音乐会和专场音乐会。年初时,中央芭蕾舞团还在阿联酋上演中国贺岁芭蕾舞剧《过年》,让当地观众领略中外艺术结合的魅力。
人员往来络绎不绝。得益于双边往来日趋频密,以及近年来多个阿拉伯国家对华免签或落地签,今年,赴阿拉伯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不少阿拉伯国家航空公司纷纷增设直航线路或提高航班运力。埃及航空 7 月 14 日起把开罗至上海航班增加至每周 4 班,此外还计划在现有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航线基础上,将厦门列为直航目的地。今年 10 月,沙特航空开通了吉达 - 达曼 - 北京航线。摩洛哥航空公司近日宣布,将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起恢复卡萨布兰卡直飞北京航线。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指出,中阿友好交往助燃 " 中文热 "," 中文热 " 铺就民心相通之路。在阿拉伯国家越来越重视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国家之间全面关系的当下," 中文热 " 实际上更是全球南方合作方兴未艾的写照。
" 随着交往的密切,中文已不再是单纯的语言,而是成为了增进中阿人民亲近感和归属感的途径。" 苏丹阿特巴拉汉语培训中心学员伊斯拉 · 马哈朱卜说。